懺悔與發願

禮懺儀    懺願儀

  自身或請僧人代行,依據經典,於佛前舉行懺悔儀式前,先行禮讚,禮拜諸佛菩薩,誦讀經文,因而見賢思齊,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稱為「禮懺儀」;懺悔後再行發願迴向,稱為「懺願儀」,至此即完成懺悔儀式(懺法)。

  中國佛教中之懺法,起源於晉代,漸盛於南北朝。自南朝梁代以來,採用大乘經典,例如《涅槃經》、《般若經》、《法華經》、《金光明經》、《圓覺經》、《藥師經》、《地藏經》等,所載之懺悔與禮讚內容而成的懺法,以種種形式流行,從而產生許多禮讚及懺悔儀式。例如﹕唐代智昇撰有《集諸經禮懺儀》二卷,為各種懺法儀式最初之綜合刊本。

  宋代為懺法之全盛時代,當時天台宗之知禮、遵式、志磐等,皆繼承隋朝智顗之遺法,認為禮懺乃修習止觀之重要行法,故專務懺儀。其中,知禮曾修法華懺法、光明懺法、彌陀懺法、請觀音懺法、大悲懺法等數十遍不等,著有金光明最勝懺儀、大悲懺儀、修懺要旨。遵式又稱慈雲懺主,撰有金光明懺法補助儀;志磐撰水陸道場儀軌,盛行於世。

  金代之王子成編輯《禮念彌陀道場懺法》,重刊於元代至順三年(1332),遂廣行於世。至明代末年,智旭撰《占察善惡業報經行法》、《贊禮地藏菩薩懺願儀》(即地藏懺法),禪修撰《依楞嚴究竟事懺》(略稱楞嚴懺法),如惺撰《得遇龍華修證儀》(略稱龍華懺儀)。

  至清代,夏道人編集《準提焚修悉地懺悔玄文》(略稱準提懺法),又有撰者不詳之《消災延壽藥師懺法》、《慈悲地藏菩薩懺法》,及繼僧撰《舍利懺法》,弘贊編集《供諸天科儀》,建基所輯錄之《金剛經科儀寶卷》等。

  近世拜懺以梁皇寶懺、慈悲水懺、藥師懺、淨土懺、地藏懺等較為盛行。茲略述之:
(
) 梁武帝之慈悲道場懺(俗稱梁皇寶懺),後世於滅罪、消災、濟度亡靈時,常請僧人修此懺法,流傳頗久。
(
)慈悲三昧水懺,唐代悟達國師以三昧水洗瘡而濯除累世冤業,為此懺法之典故。此乃抄錄宗密(780841)所撰《圓覺經道場修證儀》而輯成。
(
)大悲懺,又稱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係根據大悲咒而作之消災祈福懺法,流行最廣。
(
)藥師懺,又稱藥師三昧行法,為根據《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而作之懺法;凡消災延壽之法事,多禮拜此懺。
(
)淨土懺,又稱往生淨土懺願儀,係採用《無量壽經》等諸淨土信仰經典而立之懺法。
(
)地藏懺,又稱慈悲地藏懺法,為較晚出之懺法;凡報親恩或祈父母冥福之法事,多禮拜此懺。此外,另有金剛懺、八十八佛洪名寶懺、千佛洪名寶懺等,亦為一般常行之懺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紀老大姓名心理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