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的六根根性中的那股緣氣記載著無始劫來的習氣記憶種子

腦中的六根根性中的那股緣氣記載著無始劫

來的習氣記憶種子


由大腦的海馬迴及邊緣部份裡所記載的長期記憶不間斷轉為習氣記憶種子,被緣氣所納

真妄合和名為阿賴耶識,是緣氣生命能量


**中陰身是外在微細物質所成,不是阿賴耶識

但中陰身內藏有阿賴耶識緣氣

當入胎時中陰身消滅,中陰身內的那股緣氣(阿賴耶識)就跑到母親的肚中入胎


大佛頂首楞嚴經云:

阿難!譬如有人:取頻伽瓶,塞其兩孔,滿中擎空,千里遠行,用餉他國。



此顯識陰即藏性。識即阿賴耶識,以了別為義,能了別自分境故。以受、想、思三陰,已分配前七識,此當獨指第八阿賴耶識。觀本文之義,皆指第八識,以瓶外空喻藏性,瓶內空喻識性,祗因迷執成二,觀下解自知。 人喻眾生,瓶喻妄業。瓶以頻伽名者,頻伽此譯妙音鳥,瓶形像鳥,故以名焉。眾生由業牽識走,如瓶擎空行。瓶塞兩孔,喻眾生起我、法二執;空分內、外,瓶內空喻識性,瓶外空喻藏性。由二執障蔽二空真理,依惑造業,依業受報,如瓶擎空行,將藏性裏入身中,而成識性,致使藏性、識性,不隔而隔,究之內空、外空,固無二空,藏性、識性本來一性。



瓶擎空行一句,當約迷位、修位,二種解釋。先約迷位:業牽識走,捨身受身,輪迴六道之家,有人喻三界內眾生,依善惡不動禪定也三業,受苦、樂等報。第八識為總報主,隨業受生。業報身喻瓶;瓶內空喻識性;由惑業故,轉藏性成識性,隨業所牽輪迴六道。本道為此國,餘五道為他國,如擎空遠餉也。餉者田野送飯曰餉,即饋送義。 次約修位:瓶喻業識,塞其兩孔,喻起二執,滿中擎空,喻二執未破,識性受局,地、水、火、風之中。千里遠餉,喻佛道長遠,發心修行趣向,當歷信、住、行、向,及四加行、十地、等覺諸位,猶如千里路程。他國喻常寂光土,開孔喻二執已斷,二空已證,轉八識成四智,則全識性是藏性,如瓶內空,即瓶外空,一空無二空也。



《指掌》問:此識去後來先,為受報之主。古德謂業牽識走,如瓶擎空行;捨身受身,如用餉他國;似甚有理。今約轉有漏入無漏釋之,而有何理可據?

答:此識固為報之主,亦是成佛之源,故前

文呼為菩提涅槃,元清淨體。而後文識陰盡處,則曰超諸位盡,

入於如來妙莊嚴海。況此識即是六根中性,而是經所以獨為推重者,正以其用為因地心,決定成佛故。是知此經,不取捨身受身之功,但取修因克果之力,為順佛意,故作此配。下破悉照後義。

識陰當知,亦復如是。

以法合。孤山曰:「瓶喻妄業,空喻妄識,業牽識走,如瓶擎空行;捨身受身,如用餉他國。」

《正脈》云:「愚謂但約現身,尤益日用,身即喻瓶,空乃喻識,千里萬裡,但是身之往來,識常不動,以總攝識性周遍矣!」又曰:「非破識陰無體無性,但破其無去無來耳。」識陰無有去來,亦復如瓶空相似。初舉喻合法竟。

_____________

楞嚴經說的很清楚:此識固為報之主,亦是

成佛之源,故前文呼為菩提涅槃,元清淨

體。

你也可以稱此識是業氣’業力,總之祂就是一

股生命之氣,只需將業的部份轉化清淨即是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紀老大姓名心理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