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老查散文:台灣2000萬人沒品味!真的嗎?

 



                                   作者:無塵居老查居士

在一片追逐風潮的時尚裡,我們見到長江後浪推前浪的熱潮,與火樹銀花過後的殘痕。人們似乎忘了台灣諺語:「錢四腳、人兩腳」的難追趕,也忘了節儉、惜福的美德,才是人生幸福保安康的真實可貴處。人們不問祖先辛勤的耕耘,只問如何攢錢來享樂,和追求時尚所謂的「品味」。 

追求「品味」有時也沒啥不好,有錢住大房、開名車、穿明牌,吃包魚。對經濟也帶來正面的,物暢其流與貨幣的流通,遺憾的是,人們對「品味」總圍繞在物質層次的論賞及財力的多寡,而已失去何謂「品」字的意涵與實質的內蘊。 

媒體大力放送,雜誌不斷宣導。你看那貴婦多有「品味」,一身行頭加起來幾十萬。某人對吃多有「品味」,原來是大飯店精緻美食,超昂貴的稀有動物,和植物的總和。或許有錢人對品味的定義是如此,這倒也沒什麼不好,因有錢人消費驚人,崇尚名牌、美食,貴就是好的「品味」,讓我們驚訝不已,也自嘆弗如。 

但一介貧民的我們,看看就好!千萬別羨慕也無須追趕與學習,否則將面臨「求不得苦」與入不付出的窘境。 

講求「品味」的年代,嚴格說來就是包裝與宣傳的年代。雜誌包裝精美,印刷堪稱一流,書局暢銷,美容院裡到處可見,內容千篇一律。流行時尚服飾、美食、裝潢、化妝品、養生與減肥,全都是名家設計,價前昂貴的「品味」。旅遊景點則是精緻五星級飯店及高檔服務的「品質」。 

朋友常說:「上流社會的人,生活較有品味」,像我們這輩子可能無緣「聞味」了!只能愛用國貨或省吃儉用,吃「筍絲配菜圃」,「儉錢對名貨」!看能不能沾點邊,偶而跟著品一下「味道」,當個「上流人」。 

我都對著朋友自我調侃的說:「如果為了做個上流人,要這麼辛苦的逢迎這些外相的品味,我寧願選擇無味,因無味、無臭最『清香』。」 

我們來看一下這品字的由來,「品」的意思是指人的性情和人格,是人和物的總稱。如品德、品性、品格、品質、品學、品類及古代官吏高底的幾品位階,卻無「品味」的由來。 

而品字,為何三個口呢?就是「三人行則必有我師」,這三人是自己人格所幻化出來的言行舉止,一正一邪一思量,都在這三口的品字裡。 

言談舉止,一言可知此人的品學,再言可知其人之品性,三言定其人之品德,再言可能就爭吵、是非,口多嘴雜。而在嘔、噪、噩、囂裡,就有四個口,何其謂呢?當然獨特、特別的器字,如器度,器宇軒昂,是指極其不凡之人,這種人少之又少。所以大部份人多了一口,就麻煩多了!如:嘔吐、嘔氣,聒噪、噪音、噪鬱,噩夢連連,叫囂、囂張了。可知品字三口,而非四口。要當個有品之人,就要品學、品性、品格皆優,才是品之意韻與內涵,如果品字的意涵都沒有!何來「品味」呢? 

「品味」的由來應該是後來才有的名詞,謂之「品嚐味道」,品什麼才有味道!才是品味呢?原來是食衣住行的味道。食物是否高檔、精緻的包魚、燕窩、魚翅。衣服是否香奈爾、LV(ㄟ了飛)CD。住的是否高貴的名宅,一品大廈,行的是否勞士萊斯、或雙B() 

哇!數一數,算一算,2300萬人幾乎2000萬人是沒「品味」,這數字還真可怕,有2000萬人生活在沒「品味」的階級裡。 

如果「品味」的定義是該俱備這些條件,才足以「品歌頌德」,那台灣所有教授、碩、博士、老師,軍公教人員及作家、音樂家、藝術家,還有務實之人都沒「品味」了,這是多麼可怕的定義啊!生活文化價值觀的品字,豈不被扭曲的蕩然無存。社會風氣的鼓噪與帶動,令人堪憂!一代一代的子孫,將走向功利虛名的惡果而不自知。 

我想應該不是的!大多數人不用氣餒這樣的定位。也別說:「有錢才有閒」,更別問:「上流社會的品味」,只因為知「品味」之人,必不懂品字如何寫。也不知紅樓夢裡的「好了歌」怎麼唱,更不知「了凡四訓及弟子規」該如何讀。 

「寒門出孝子、富者怕病死,無錢畏生病、有銀怕老鼠」。「梅蘭竹菊來品書、鐘鼓饌玉載角狐。品德良優自有估,品味雜食換奇服」。人生不免發生一些錯覺,誤以為人生的意義就是金錢、財富和享受,人生的價值就活在奢華和享樂的界定裡。 

如果智慧、品德、節操、人格一股腦兒的拋到九霄雲外,人的行為失去了準繩,社會的奢風「品味」,愈演愈烈,慾海茫茫將所歸何處呢?正如培根所說:「物慾的極度擴張,給人帶來的不是幸福而是災禍。被錢財所毀的人,比被它救出來的更多。」五色令人盲目,五音令人耳襲,五味使人暗啞,我想人生的品味,如果是用錢來堆砌,到最後可能五味雜陳了。 

我想人生的品味應該是懂得生活藝術,懂的人文關懷的精神吧,有獨立的思考和創造,也就是對文化、人文、藝術的品味做更深刻的體驗,參透於生活中的美做積極的創造。 

一個人是否有品味從其言談舉止的三口,品德、品行、品格便可一目了然這人是否真有「品味」,如果沒有這樣的「品」,充其謂:只是時代流行語的「有錢就有品味」的庸俗與媚俗,也不值得效法。 

品味不是有錢人的口號,也不是商人創造的噱頭,偏偏商人利益掛帥,喊出這樣「無品」的「品味」,讓不知所云之人跟著喊口號,陷入無底深淵裡,而誤解品字的意涵。 

陶淵明若知品味的定義是這樣,那他就不是陶淵明,也不會「悠然見南山」了。所以台灣兩千三百萬人,讓那少數人去品他們的味,而兩千萬人來解其品字之真味,讓文化、人文、藝術之「品質」得以綿延傳遞。

老查居士出了人生的第一本詩.散文合輯

書名--在每次的深夜裡 第二刷已上架 

博客來 金石堂 誠品網路書店訂購

實體書店--金石堂 誠品書局也已上架了!!

請大家多多捧場支持

 照片拍鶯歌無塵居後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紀老大姓名心理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