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奧秘》第十集:解讀坤卦(曾仕強)
《易經》的六十四卦中,只有一個純陽卦,那就是乾卦,也只有一個純陰卦,那就是坤卦。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而乾卦和坤卦就好像天和地一樣,既是完全相反的,又是永遠離不開的。如果我們把乾卦理解為應該怎樣當領導的話,那麼,就可以把坤卦理解為如何做好領導的得力助手。 坤卦的爻辭是:初六,履霜堅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六四,括囊,無咎無譽;六五,黃裳元吉;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用六,利永貞。這些爻辭都是什麼意思?而坤卦對於我們的人生,又有哪些啟示呢? 讓我們繼續跟隨,台灣師範大學曾仕強教授,一起來探索:易經的奧秘,第十集:解讀坤卦。
●【在線播放】http://www.tudou.com/v/lLhjWQqqRlM
●【本集文摘】
「含章可貞」,是說雖然你很有內涵,但是也要時刻提醒自己人上有人,天外有天,而且一切都有風險性,一切都在不斷變化中,你所知道的永遠是很有限的。 「或從王事」的「或」,不是或者,而是疑惑的「惑」。辦公家的事情時充滿了疑惑,你才會用心去想。但是很多人都是覺得自己很內行,然後就按照自己一貫的方法去做,結果卻把事情搞砸了。為什麼?因為時間一變動,整個情況都變動了。你以前是那樣做的,而且做得很好,但現在還照以前那樣做卻不一定行得通,因為時間改變了,很多變數就出來了。凡是按照舊例,按照以前的規則去辦事的人,都是不動腦筋的。明知道有很多新的變數出來,還要照舊去走,那是負責任的嗎?一個有困惑的人,要想辦法解除困惑,才會沒有惑;而一個自認為沒有困惑的人,卻會製造出很多困惑,這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 一個人要記住,無成有終。我把老闆交待的事情從頭到尾做好,我是沒有成就的,因為我做的都只是一小部分而已,所有的成就都要歸於老闆。任何人所做的,都是整個群體裡面的一小部分而已,這才是現實。
坤卦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配合,所以第三爻告誡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既要謙虛謹慎,又要盡心盡力,無論取得多麼大的成績,都不可以去爭功勞。只有明白自己的位,守住自己的分,才可以把事情做得有始有終。那麼第四爻「括囊,無咎無譽」,是什麼意思?又為什麼說,每一個卦的第四爻,都是最關鍵的呢?
坤卦的第四爻,「括囊,無咎無譽」。 什麼叫括囊?「括」是收束,「囊」是口袋。我們的口袋是什麼樣的?口袋的口要小,袋子要大,裝的東西才不會掉出來,而且才可以裝比較多的東西。這就代表口風一定要緊。 任何事情總有主角和配角之分,不可能大家都當主角。唱戲的時候,你喜歡當主角,還是喜歡當配角?如果讓我選,我比較喜歡當配角,因為主角都是挨打的,配角通常不會。主角一碗麵端起來,還沒有吃,就開始打了,旁邊的配角卻可以一直吃完。這個大家要好好去體會,當配角多愉快,為什麼非要當主角呢?當然大家都希望自己當主角,我們也不反對。其實《易經》告訴我們,該你當主角的時候,你不要推辭;該你當配角的時候,也要心安理得。 一個人,當配角當得很好,當幕僚當得很成功的時候,就有很多人來跟你打聽消息,這是很難辦的一件事情。因為你給他消息,你就會得罪人,你不給他消息,你也得罪人。他問你:「哎,老闆對我有什麼看法?」你講,老闆不高興,你不講,周圍人不高興,這是你必然要遭遇到的現實。你不說不行,說多了你就自己倒霉。所以你必須要做到對不一樣的人,給他不一樣的答案,這不是撒謊。任何事情,只有一個答案,但是你要分出層次。逢人只說三分話,這個三是代表多的意思。我看到這個人只說兩分,看到那個人會說五分,看到另外一個人,我會一分都不說,這樣才叫做逢人只說三分話。 到了六四以後,最大的苦惱就是六五會給你一些消息,但是你要知道,他是讓你去放風聲的,不是當真的。領導跟你說他想把某人從外地調回來,你要不要把這句話傳出去?你不傳,他講這話給你聽幹什麼?你傳出去,他會一口否認,甚至說是你自己編造的謠言。這種情況下,你左右為難,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人為什麼要精進?就是因為當你越來越往上走的時候,你的境遇會越來越艱難。 其實,人生就是一步一步走向艱難險阻。從我們一出生,擺在我們前方的就是艱難險阻,而最後的結果也都跟孔明一樣,死而後已。每一個人都是這樣,沒有兩樣。職位低的人,他回家還可以老酒一杯,還可以看看電視;到了中層就不行了,回去敢看電視嗎?要趕快看報紙,看完這個看那個,還要上網看;到了高階層,別說看電視,就連看報的心情也沒有了,整天忙得團團轉。人必須要精進,從基層到中層,再到高層,這是必然的精進過程。所以一個人,要想辦法把自己修煉好,才能去擔當重大的任務。我們現在很多人都是沒有準備好,就去挑那個擔子,挑得自己精疲力竭,然後就開始抱怨社會不公平,抱怨社會對他太苛刻,那是不對的。只有到了領導層,才可能會面臨人家要灌你酒,用女色引誘你這些情況。六四是領導器重的人,同樣面臨著各種各樣的誘惑。各種誘惑都是有目的的,女色不會引誘基層的人,專門引誘六四,只要抓住六四,她就抓到了很多東西。所以到了六四這個階層,最重要的是口風要緊。口風緊不是不說話,而是說適當的話,說妥當的話。
坤卦的第四爻,就是告訴我們要多聽少說,才不會惹來麻煩。俗話說「禍從口出」,我們不應該說假話,但也不能把所有的實話都說出來。我們應該做的是說妥當的話。如果第四爻可以順利通過,那就可以進入坤卦的第五爻了:「黃裳,元吉。」這是什麼意思?又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到了六五,當了高參主管,就更要小心了。六五爻辭:「黃裳元吉。」說到「黃裳」,有人不禁要問,為什麼我們要把我們共同的祖先叫做黃帝?為什麼用黃龍旗?這是有道理的,因為在所有顏色中,黃色無論跟哪種顏色都能協調。 「黃」代表協調。作為主管,你不需要有太多的意見,要善於協調,尊重所有人的意見,讓他們自己擺平。你千萬不要說誰對誰錯,誰好誰壞,這個時候你要無為,無為就是你不要製造問題。很多人解釋無為是什麼都不做,如果什麼都不做就可以把事情辦好,那連話都不要講了。 無為,就是不要製造問題。很多事情都是主管製造出來的問題,只要主管說誰好誰壞,那就製造問題了。主管的評價是一把雙面刀,一面是鈍的,一面是利的,你不要只看到一面,這叫做「一陰一陽之謂道」。這一點在家庭裡面也有很一致的表現。以前每個家庭小孩都很多的時候,你只要當著所有小孩的面誇誰,私下裡所有兄弟都會打他,哪怕他是哥哥,其他三個也會打他一個,這完全是家長惹的事。 心裡一清二楚,嘴巴含含糊糊,這才是中國人。我什麼事都不做,我尊重所有的人,但是我很會協調。只要一步一步操作得很理想,自然可以「黃裳元吉」。鄭和從一個受盡屈辱的小太監,一步一步走到地位非常高的內官,後來被委以重任,七下西洋,都得益於明成祖朱棣的賞識。明成祖怎麼放心一個太監做這種事情呢?可見明成祖是一關一關地考驗過鄭和,直到發現別人都不如他,除了他以外沒人能夠勝任,才放心讓他去做的。所以,像明成祖跟鄭和就可以說是絕配,沒有明成祖那個乾,光鄭和這個坤也沒有用,而沒有那個坤,這個乾也乾不起來。當乾(明成祖)能夠「飛龍在天」的時候,坤(鄭和),就可以「黃裳元吉」了。 「黃裳元吉」的意思是說,你的功勞很大,但是不會引起老闆的猜疑。漢代的韓信被他的主子殺掉了,明代殺功臣的案例也有很多。一個人一直奮鬥,做配角做得很好,可最後被殺掉,那就表示功虧一簣,說明修煉得還不夠。因為不是每個功臣都一定會被殺掉的。如果每個功臣都會被殺,那就沒有人敢當功臣了。幸好,這都是不一定的。現在很多人鼓勵大家要學魏徵,我認為也沒有必要。唐太宗真的那麼好,看到魏徵就恭恭敬敬?其實唐太宗幾次都想殺他,如果不是唐太宗的夫人幾次救魏徵,魏徵早已經死掉不知多少次了。 所以,乾坤是要配對的。乾坤在家裡面就叫夫妻,在社會上就叫君臣。有人會問,現在哪裡有君臣?這就是把自己侷限得完全沒有彈性了,現在怎麼沒有君臣?總要有人當主角,也要有人當配角,主角叫君,配角就叫臣,這是現代的一種君臣關係。一個團體,每個人都一樣大,誰也不聽誰的,那就糟糕了,就什麼事情都不要做了。但是如果每個人都不拿主意,那也完了。所以,團體裡無論如何總要有一兩個出頭的,那就是乾。有些人個性就是乾的,有些人個性就是坤的,但是這都不是厲害的人。真正高明的,是該我乾我就乾,該我坤我就坤。能屈能伸才是最高明的。
歷史上能夠「黃裳元吉」的,除了鄭和以外,還有誰?三國時代那麼多了不起的人物,真正把坤卦做得最好的是賈詡。曹操這個人是翻臉無情的,基本上真正的龍都是翻臉無情的,因為龍本來就是翻雲覆雨的,不然怎麼叫龍呢?要不要跟隨這樣的龍,也是個人自己的選擇。伴君如伴虎,連這點都不知道,那就是找死。其實幫助曹操最大的人叫荀彧,但他最後卻被曹操殺了。曹操殺荀彧太簡單了,只是送了一個空盒子給他。丞相送來禮物,荀彧打開一看是個空盒子,他就明白什麼意思了,然後就自殺了。可能有人會說他何必那麼敏感呢?一個空盒子而已,何必要自殺呢?但是他如果不自殺,等到被曹操殺,那會死得更慘!曹操送他一個空盒子,就是告訴他一句話:一切都是空的,現在我們已經沒有緣分了,你自己看著辦吧。曹操這樣一個舉動,已經把意思表達得非常清楚了。 曹操為立嗣之事猶豫不決,不知道到底應該讓哪個兒子來繼承自己的王位,於是就開始問幕僚。聽了有些人的回答,曹操很不高興:都是我的兒子,你們為什麼偏心呢?當然也沒有人敢反問曹操:「都是你兒子,你為什麼問我呢?」如果誰敢這麼問,那就死得更快了。 一問就回答,曹操會說幕僚偏心,但是如果不回答,曹操又會說他們不關心將來的新主人,怎麼回答,曹操都不滿意。最後,曹操問賈詡:「你看我把大業傳給哪個兒子比較好啊?」賈詡站在那兒若有所思,半天不吭聲。曹操有些生氣了,說:「我問你話,你為什麼不回答呢?」這時賈詡才說:「我正在想劉表、袁紹的事情。」他這一句話就很巧妙地回答了曹操。因為劉表、袁紹就是廢長立幼,結果惹出很多亂子。曹操是何等聰明的人,聽了賈詡這句話,當即就做出了決定。一個人不講出來而能夠讓人家知道,這才是最會溝通的人。講了半天人家還聽不懂,有什麼用?不過是浪費唾液,磨損口舌而已。老實講,要元吉不是那麼容易的,但是歷史上也有很多人做到了。 《易經》每一個卦有六個爻,你一輩子能走到第幾爻,那要看你的造化,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把六爻全部走完。當然最好是走到第五爻就死了,那是最愉快的,因為走到第六爻的,最後都非常悽慘。
《易經》中每一個卦的六個爻,可以說是代表了人生或事物的六個階段,從第一爻往上,應該是一步比一步高,一步比一步好,但為什麼曾仕強教授說第五爻是最好的,如果到了第六爻,將會非常悽慘呢?那麼第六爻「龍戰於野,其血玄黃」是什麼意思?又怎麼能夠避免呢?
坤卦第六爻,我們稱它為上六,爻辭是:「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坤卦從初爻到五爻沒有出現一個龍字,怎麼上六突然出現一個龍呢?物極必反,坤卦到了第六爻,就開始要「乾」了,上六突然間變龍,就是柔到極致變成剛了。有一句話,女同胞聽了會很不高興,但是我們要解釋一下,不能迴避,叫做最毒婦人心。為什麼說最毒婦人心而不說最毒男人心呢?這不是男女不平等,而是因為女性同胞她一直很柔,但是到關鍵時刻,她比男的還剛。 物極必反,事物一旦發展到極致,就開始反向發展了。當乾卦走到極點,就會走向坤卦。現在坤卦已經快走到終點了,龍就出來了,於是乾龍跟坤龍就要交戰了。當領導和軍師對立起來的時候,你想想看,一定非常慘烈,所以「其血玄黃」。黃是地龍的顏色,玄是天龍的顏色。我們都說天龍地虎,這個老虎也會變成龍,不是天龍,而是地龍。「亢龍有悔」,「龍戰於野」,就是天龍跟地龍斗,乾龍跟坤龍爭鬥誰都解救不了。 任何事情都要適可而止,不要過分苛求,這永遠是自然的真理。 孔明到最後也是遭劉備猜忌的,這是不可否認的。劉備在白帝城託孤,他跟諸葛亮說:「我兒子你可扶就扶之,不可扶你就取而代之。」這就開始有了「龍戰於野」的味道了。所以,諸葛亮趕緊跪地磕頭,磕到頭都出血。實際上以諸葛亮當時的身份,他沒有必要這樣,他可以只講一句話:「你多慮了,不會這樣。」但是如果他說「你多慮了,不會這樣」,就表示他有這個野心了,那就是老三老四。所以大家讀歷史,要深深去體會它背後的道理,否則只是看熱鬧,看半天什麼都沒有得到,就沒有意義了。戲劇演出來的只是故事情節,不會直接說出其中的道理,道理永遠是背後的東西,我們所看到的都是現象,都是數據。現象、數據後面更重要的東西,從來沒有直接講出來過的,叫做道理。 任何事情都要適可而止,不要過分苛求,這永遠是自然的真理。 道理永遠是現象背後的東西。——《易經》的智慧 清末重臣曾國藩是有能力造反的,但他就是不造反,因為他知道「龍戰於野」的惡果。他已經過了「黃裳元吉」的階段,當他的聲望開始威脅到皇帝的時候,他只好拚命寫家書。一個人寫家書,有必要讓大家都看得到嗎?那還算什麼家書?從這一點我們就知道,曾國藩的家書不是寫給他家裡人看的,而是寫給皇帝看的。曾國藩能上奏皇帝說自己有實力,但是絕對不會造反嗎?當然不能,如果他寫了這個奏表,那就表示你動了造反的腦筋。所以曾國藩不能講這個話,於是他就拚命寫家書。老實講,皇帝看了曾國藩的家書以後才放心,相信他沒有造反的心,這才放過他,要不然他也會很慘。 年羹堯戰功赫赫,最後卻「龍戰於野」,硬是被雍正殺掉了,他沒有守住「黃裳元吉」這一關,就是因為他讓雍正皇帝感覺到了威脅。年羹堯打了勝仗歸來,雍正真的很感謝他,於是到城門去迎接。當他看到年羹堯的士兵雖然打仗歸來,但是一個個精神抖擻,非常整齊,於是就說:「請稍息。」可是他說了這句話之後,沒有一個士兵動。這時候,年羹堯千不該萬不該講那句話,他說:「他們只知道有將令,不知道有君令。」雍正當場沒說什麼,但是他心裡想:好吧,試試看吧。所以年羹堯非死不可。 乾卦不能單獨發揮,因為紅花也要綠葉來陪襯。坤卦沒有辦法單獨操作,因為你一定要找到好主人,才可以全力去配合,否則你配合誰呢?因此,我們要看《易經》,最好把兩個相應的卦合起來看,不要單獨去看。
|
紀老大姓名心理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